医药电商渠道发展特征及药品销售预估

  前 言 

医药电商(B2C)渠道是药品流通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伯数据显示,2021年,医药电商渠道全领域药品销售额达到5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远高于全渠道市场增长水平(10.9%)。根据预估,2022年全年医药电商渠道销售额将超过800亿元。

 

在疫情期间,医药电商以其渠道优势获得了高速增长。带量采购、DRG/DIP付费改革等新医改政策的陆续出台也一直在加速处方的院外流转,同时随着药监局对药品网络销售监管政策的放宽,医药企业开始探索与线上医药销售平台的合作布局,加速拓展院外业务,也会推动医药电商的处方药销售进程。

 

其他渠道分析详见文末蓝皮书全文获取链接。

我国医药产业链总体包括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医药消费三个环节。中游的药品流通环节可细分为7类渠道(图表1)。其中,互联网电商属于药品市场的新兴零售渠道,根据法伯数据统计,2021年,医药电商渠道在全部7类渠道的药品销售金额中占比3.5%。
 

1

随着疫情环境及政策的影响,

医药电商渠道的药品流通作用突显

我国医药电商商业模式主要有B2B、O2O、B2C等三大类。法伯定义的医药电商渠道是以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为行业龙头(市占率75%左右)的B2C模式。法伯数据显示(图表2),2021年,医药电商渠道全领域药品销售额达到5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3%,远高于全渠道市场增长水平(10.9%)。
 
根据法伯对2022年全渠道药品市场的规模预估(详见蓝皮书),2022年全年,药品全渠道全治疗领域用药市场总规模预计增长5.2%,与2021年增速相比有所放缓。其中,医药电商渠道销售规模预计将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39.0%,高于其他六个渠道,三分之一的市场增量将来自于线上电商渠道。
 
从连续五年的同比增长情况看,互联网电商作为一种互联网时代下新兴的药品销售途径,已经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期间,医疗机构渠道及线下传统药房都受到疫情管控影响,医药电商的优势凸显,加速了医药供应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部分患者的线上购药习惯也会长期保持。例如京东健康的线上问诊量在2022年上半年增长到日均25万(2021年上半年日均16万),会带动其医药电商平台的药品销量增长。2021~2022年互联网电商的增速预计会有所回落,但是依然能够达到40%左右的同比增长,在全部渠道中保持最高的增长水平。
 
除上述疫情原因外,带量采购、DRG/DIP付费改革等新医改政策的陆续出台一直在加速处方的院外流转,同时随着药监局对处方药网络销售政策的放宽,医药企业开始探索与线上平台的合作布局,加速拓展院外业务,也会推动医药电商的处方药销售进程。
 
医药电商在过去一直未能实现处方药的多品类覆盖,主要是由于网售处方药缺乏监管导致药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处方药的线上销售政策在限制和放开之间摇摆。到2019年《药品管理法》对网售处方药部分解禁。2020年11月,医药电商领域终于迎来处方药的政策性放开,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展示处方药信息(特殊管理药品除外)。2022年9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对网售处方药做出了规范,明确了第三方平台“先方后药”等监管职责,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解决了因缺乏监管导致的处方药网络销售限制的问题。
 
此外,相比传统流通渠道,医药电商在选择性、便利性、及时性、药品高储备性和偏远地区可及性等方面明显占优,也更加以患者为中心,符合医药分业的行业发展趋势。
 

2

医药电商渠道的主要药品销售类型

具有渠道特殊性

在医药电商渠道,2021年中成药销售额占比约为40%。在化学药(含生物药)适应症中,除消化道代谢类药物占比最高外,泌尿生殖系统药物和皮肤病用药的销售规模分列二三位(图表3),这与医疗机构和线下药店的药品适应症类型分布有很大差异。
 
从细分治疗领域来看,医药电商排名首位的细分领域是泌尿系统药物。与其他渠道不同的是,在抗感染药领域中,上榜的不是抗菌药而是抗病毒药品,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等。此外,还有三类皮肤病用药细分领域上榜,其中非处方药OTC类药物较多。
 
从中成药和化学药(含生物制品)的比例变化上看,法伯数据显示(图表4),2019年到2021年线上医药电商的化学药销售额占比从49.5%升高到61.6%。
 
从化学药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比例变化上看,医药电商平台的处方药销售额占比显著升高。2019年处方药占全部化学药的26.5%,在2020年处方药占比已超过非处方药,达到58.1%,2021年比例又升高至65.6%,两年间升高了近40个百分点。
 
由于线上处方药销售在2019年之前受管控较为严格,因此法伯医药电商渠道处方药产品层面数据从2019年开始(下同)。同时,为了提高与医院产品排名的品可比性,本次医药电商渠道排名仅纳入化学药和处方药。
 
从医药电商化学处方药的产品销售额排名来看(图表5)。两个西地那非产品,广州白云山的金戈和晖致的万艾可排名前两位,排名第三位的产品是拜耳先灵的女性避孕药品优思明。抗病毒药物韦瑞德(葛兰素史克的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抗血栓药物拜瑞妥(拜耳先灵的利伐沙班)同样位列产品销售额前10名。
 
从企业排名看,8家外资企业和2家内资企业排名前10位。2021年拜耳先灵集团以13.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规模(化药处方药)在医药电商渠道中排名第一位,广州白云山排名第二位(内资企业首位)。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医药电商渠道前20位的产品厂家排名及销售表现详见蓝皮书。

 
 
 

3

除了承接外流处方,

医药电商也可以作为新产品上市的布局渠道

政策驱动是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新医改、“两票制”、带量采购等控费政策加速落实,2017年9月,我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以药补医”利润空间被大量压缩,药品开始逐渐流向院外市场。2018年医保局成立之后,更是密集出台了多项医疗改革相关政策,随着VBP常态化、双通道政策、DRG/DIP医保支付改革落地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加快了处方药院外市场的布局,我国全面的医药分离进程已经启动,城市大型医院作为药品销售核心市场的地位将逐步降低,相应的零售市场地位将逐步提升。
 
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为例,2021年医保局颁布《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促使带量采购相关制药公司的销售战略向零售市场转移,零售药店和线上电商有望成为未中标品牌的拓展渠道。法伯数据显示,VBP落标的众多原研产品在核心市场(城市医院渠道)销量下降,同时在零售市场销量上升。而落标原研产品在零售市场各渠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图表6)。
 
- 对于普药来说,线上电商主要与传统药店竞争VBP未中标原研产品。大部分药品在线上电商平台的销量规模还无法与线下药店相比,但是增速高于线下药店,如可定(瑞舒伐他汀)等慢性病用药。
 
- 电商渠道的Top产品,泌尿生殖系统药物万艾可(西地那非)在医药电商渠道已具规模,与慢病领域产品相比,销量和传统药店差距较小,在2021年仍然保持了65%的同比增长,远高于传统药店渠道增长水平,竞争优势明显。
 
- 对于特药来说,线上电商主要与DTP药房竞争VBP未中标原研产品,目前来看还是DTP药房对特药的竞争力较强,增速高于线上电商。如希罗达(卡培他滨),在电商渠道的增长水平虽然超过100%,但是在DTP药房的增长水平达到了300%左右。
 
对于新上市的产品,与医药电商的合作可以利用其广覆盖的特点实现广泛地区的药品供应,同时通过医药电商向医生和患者传达创新药的临床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目前已有多家创新药企业与医药电商平台合作新药发布。内资药企百济神州与京东健康的合作,起源于其自主研发上市的新一代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2020年6月,百悦泽由NMPA批准上市,11月正式上架京东大药房,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法伯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医药电商渠道已开始有销量(图表7)。2020年11月,辉瑞旗下特应性皮炎创新药舒坦明(克立硼罗,2020年7月上市)在京东健康首发上线。
 
总之,医药电商渠道作为新兴的零售渠道,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在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国家对网络药品销售管控政策的放宽,以及新医改政策对处方外流的驱动影响下,医药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电商渠道对药品流通的促进作用,加速布局。在未来,医药电商渠道仍将保持比其他药品销售渠道更高的增长水平。

 

 
 
 
 

扫码获取蓝皮书

 
 
 
 
首页    数据洞察    市场动态    医药电商渠道发展特征及药品销售预估
返回上一页